看雄鹿目前的队伍配置,有点儿像一家人为了孩子拼尽全力的场景。用比较直白的概念来说,雄鹿的核心阵容可以拆解为如下四部分:

第一,孩子——队伍的核心支柱字母哥;
第二,学区房——能够提供空间型打法的5号位球员,比如迈尔斯·特纳;
第三,贷款——利拉德的高额薪资合同分期;
第四,日常开支缩减——其他位置填补阵容的功能型球员。
整体来看,可以说雄鹿为字母哥已经付出了相当多的努力。至于这些付出能否完全转化为预期的结果,那是另一回事。但有一点毋庸置疑,雄鹿的管理层这些年在建队方向上从不苟且,始终围绕字母哥在卡位、招人上拼尽了全力。就连此前“切割”利拉德,引入迈尔斯·特纳,也体现了他们为了冲击更多可能性敢于下赌注的魄力。无论结果是否尽如人意,至少雄鹿管理层能够坐得住,说一句“对得起字母哥”是没话说的。
当利拉德被交易走,而特纳到来的时候,我的第一反应是:“这还远远不够。”现在的阵容虽然补足了内线搭档的关键点,但要重新构筑争冠资本,至少还需要一个全明星级别的外线核心。然而,从雄鹿目前的薪资空间和交易资源来看,按常规途径补强几无可能,也许还得期待外部因素“安排”一个奇迹级别的机会。眼下,这样的转机并没有出现,也看不到明确的迹象。
不过现有的阵容也并非完全没戏,整体来看,“五脏俱全”,功能性可以适配日常的对抗需求。字母哥的个人能力在东部无人能比,迈尔斯·特纳作为顶级空间型5号位拼图更是难得。除此之外,阵容还有以下具体的战术元素:
首先是外线火力支持。小凯文·波特和科尔·安东尼,他们的回合占有率在职业生涯最高赛季分别达到了24.8%和24.5%,虽然产量并不稳定,但突破爆发力不容小觑。每次他们打出高光表现,都足以让人“以假乱真”,甚至能拼凑出一版“跨时代”剪辑;
其次是射手与3D群体。加里·哈里斯尽管状态不再辉煌,但依然是合格的3D球员;AJ-格林则以42.7%的三分命中率成为射手榜的稳定选项。此外小特伦特和普林斯更是结合“射手”和“防守”属性于一体,这几位在自己的功能位置上都属于可用之才,甚至在部分球队担当首发也别无违和感;
再来看前场深度。库兹马在其巅峰状态时兼具终结与投射能力,跑跳充沛,内外兼修的特点令人眼前一亮;波蒂斯在替补中锋位置上兼备投射与低位单打实力,而西姆斯通过不同风格进一步补充了终结器的需求。可以看出雄鹿在前场上的轮换深度是有保障的。
另外,诸如罗林斯、利文斯顿、泰勒·史密斯等年轻球员也有一定的成长潜力,至少队伍还能为未来留下一些火种。罗林斯能获得一份超过底薪的合同,这已经远远超过了对他的早期预期。
总的来说,雄鹿现阶段是相对全面的一支球队。大到核心配置,小到功能型球员的补充,现有阵容基本能够满足常规赛的对战需求,尤其是在对阵中下游球队时游刃有余。偶尔,还有些拼图球员能够在单场比赛里打出爆炸表现,为球队带来不小的惊喜。但若想在季后赛的顶级竞争舞台上脱颖而出却依然困难重重。联盟的最强球队不是靠一两位明星球员支撑,而是有着平均线之上的5人首发和8人轮换配置。而雄鹿阵中,排名第二的球星只是一个顶尖的功能型球员迈尔斯·特纳,第三大支柱甚至有可能是小凯文·波特,这显然难以为顶级舞台匹配足够资本。
围绕字母哥的建队已经走入了第12个赛季,从进入季后赛起,雄鹿再没经历过系统性积蓄,大量资源的耗尽是自然的结果。诚然,雄鹿管理层今夏通过性价比较高的操作尽可能优化了队伍框架,但如果想真正撬动争冠的天平,大概率还需要一次规格更高的补强操作——甚至需要一次具有轰动效应的奇迹级加入。
与此同时,回顾利拉德的交易,这是否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雄鹿的衰退?
那笔交易注定带着风险。年迈的球星、高额顶薪合同以及跟腱伤病,这三大因素的叠加让合作窗口被急速压缩。回头来看,利拉德和字母哥的组合并没有达到1+1>2的化学反应,两者更多仍是独立的火力点,打法上进一步强化了进攻威胁,但激发对方潜能的效果却并不明显。
问题的根源是什么呢?
反思过后,我发现自己在一些地方判断失准。从利拉德的角度看,他并不需要一个机动性更强、技术更丰富的4号位去替代5号位完成掩护工作,他更倾向的还是直接利用慢速的中锋一步突破。而字母哥作为掩护人或者攻防过渡核心,这方面的优势并没有被完全利用。显然,字母哥最宝贵的天赋并非在无球与策应,而是他那种兼具内线终结与全场持球突破的独特打法,这才是他攻防核心价值的精髓所在。
归根结底,围绕字母建队还是得以“空间+防守”为核心逻辑,辅以强力控卫和第二得分点。至于多样化与变通玩法,这可以作为锦上添花,但不能占据核心优先级。
最后一个问题——字母哥现在的联盟地位该如何评估?

在我看来,他依然是T1阶层的无可争议领袖。这些年联盟的格局是有第一人,但第二人位置相对轮换。尽管字母因为某些原因远离了舆论中心,但只要稍微调整,他仍有能力稳居第二集团的王座,这份地位暂时无人能够动摇。